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文广旅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围绕苏州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目标定位,以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大视野谋篇布局、大格局推动工作、大手笔建设项目,把争创各类国家级文旅活动和项目作为重要手段,努力实现文旅产业跨越提升、文旅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苏州再创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昂扬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作出积极贡献。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高、融、大、上”四个方面攀新高。“高”,就是要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贯穿文化、文物、广电和旅游各领域、全过程,价值引领更加有力、文化传播更加有效、文旅产业更加发达、文旅事业更加繁荣、文旅人才更加壮大。“融”,就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基本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方向,推动文旅真融合、深融合。“大”,就是以大视野谋篇布局、大格局推动工作、大手笔建设项目,加快落地文旅产业大项目,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努力建设江南文化核心城市、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上”,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重要指示精神,锤炼强大的价值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产业推动力,推动苏州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1.深入学习贯彻新思想。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新思想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用初心使命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三、推进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3.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以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数字内容生产、设计服务、工艺美术为发展重点,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聚焦重点园区、基地建设,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力争实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突破。聚焦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形成产业新地标,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性、示范性、引领性的优秀新兴业态文化企业。编制2020年苏州文旅项目投资指南,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专项招商引资活动。聚焦重大改革试点,围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扩大产品和服务供给,营造良好消费氛围。聚焦重点平台打造,办好第九届苏州创博会等一批重要活动,打造一流产业服务平台,提升创博会办展水平和带动效应。全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有所提升。
4.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多业融合、全域联动”大旅游发展格局,积极推动我市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重量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亨通苏州太湖梦幻世界、太仓恒大童世界文旅项目等一批十亿级旅游项目进度。坚持特色化、品质化、标准化提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质量,积极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力争常熟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创成,吴江东太湖旅游度假区国创通过初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出台《苏州市农家乐管理办法》,评选年度乡村旅游十大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对工业旅游区创建指导。制定落地自驾苏州标准、完善落地自驾体系建设。开展年度十大旅游创新产品(业态)评选,举办“苏州有礼”旅游商品大赛。
5.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品牌。全面实施旅游文脉整理工程,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重点围绕历史人物、重要事件、成语典故、教科书和古诗词中旅游资源等深入挖掘与整理,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元素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推出“今夜苏州”品牌,推动“2.0”版夜间经济建设,大力提升文化和旅游在夜间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姑苏八点半”每日“夜show”夜经济活动。激活“姑苏城外”品牌,开展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行动,深挖乡村文化内涵,活化乡村非遗,提升乡土文化氛围。探索文化与科技、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提升文化和旅游的科技含量,建设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和基地。加强文化和旅游科研,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对接,全面提升文旅融合的科研水平。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四、推动文广旅事业发展
6.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健全“两效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艺术创作生产引导激励机制,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用好艺术基金,提升一批、创排一批、扶持一批重点剧目、精品剧目。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100周年,创作一批重大主题作品,策划举办一批主题展演展览。实施优秀剧本储备计划,依托中国戏曲苏州创作基地等平台,举办剧本研讨、创作交流,重点征集2-3部优秀剧本。深化院团改革,围绕激发活力,完善市属文艺院团绩效工资“一团一策”分配机制。落实转企院团扶持政策,加快推动实现“一团一场”。
7.完善城乡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文化服务设施建、管、用,切实提高文化场馆使用效率。建设苏州市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市范围内图书资源优化配置。依托苏州图书馆,新建5个小型智能化图书馆服务点。推动全市建设一批24小时图书馆、“城市书房”等新型阅读空间。完成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新、改建旅游厕所不低于70座。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建设“文化苏州云”平台二期项目,开发“六区四市”区域频道;升级“苏州旅游总入口”,增加服务项目和文旅产品;积极探索“文化苏州云”与“苏州旅游总入口”两平台融合。建设全民艺术普及苏州艺术慕课平台。探索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点。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市县两级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发挥应急广播“平战结合”作用,建立健全城区假日旅游信息应急广播发布体系。
8.办好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参与办好第二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承办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举办第三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市属文艺院团精品展演。举办第十届苏州市少儿艺术节、第二届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大赛、“繁星奖”获奖作品百场惠民巡演。加强群文创作,备战省十四届“五星工程奖”,确保获奖数继续领先。
9.加强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发挥牵头城市作用,联合江浙沪两省一市11个古镇申遗,出版《江南水乡古镇民居修缮与改建导则》。推动运河沿线遗产保护利用,编撰《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报告》。划定第八批国保单位两线并依程序公布,编制第八批国保、省保、市保单位和第五批控制保护建筑图录。制定《苏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管理办法细则》。建立苏州市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推动姑苏区打造“文物安全试验区”,争创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提升“一城百馆、博物苏州”品牌,推进苏州博物馆西馆、苏州考古博物馆、吴中博物馆、吴江博物馆新馆等项目进度。推进碑刻博物馆、丝绸博物馆、戏曲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改造提升。
10.加强非遗保护与传统工艺振兴。评审第五批苏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第二次评估。启动《苏州市文化遗产丛书•非遗卷》再编,非遗电影《苏艺天工》正式上映。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合作交流,积极申请年会主办权,积极推动“创意设计之都”建设。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训班”。争创江苏省非遗创意基地,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五、提升市场管理和法治化水平
11.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高效规范开展行政审批。巩固“假日旅游秩序监管”成果,优化工作专班机制。加强演出票务市场监管,试点票务信息公开。完善旅行社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旅行社诚信档案。加强广电行业管理,确保重要保障期播出安全。大力发展电视超高清业务,在全国率先开展8K超高清电视节目入网传输实验。推动“有线智慧镇(街道)”建设向纵深发展,指导江苏有线苏州分公司和姑苏区联合打造彰显古城保护特色的智慧广电服务平台。
12.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服务、文化产业等领域立法研究,科学制定编制立法计划,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发挥法治引领与推动作用,加快建设文化和旅游现代治理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3.提高市场综合执法水平。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薄弱环节的执法力度,密切关注网络音乐、网络直播、艺术品、版权执法等领域。实施对文化市场包容审慎监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六、加强文旅对外交流
14.组织文化旅游对外交流活动。承办第五届“中法文化论坛”、威尼斯“苏州周”等交流活动,充分利用高级别、高层次平台,提升苏州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布达佩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年内接收文化中心房产,启动装修改造工程。积极参与文旅部在布达佩斯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认真办好在布达佩斯举办的苏州文化旅游产品推介会。积极提振入境旅游,落实“亚洲旅游促进计划”。
15.协同推进长三角文化旅游合作。推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文馆区域联动共享,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交流合作。推进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共同做好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
16.精准开展推广营销。建立会议大使制度,积极争取在苏举办国际性会议,打造“约会苏州”高端会议会奖品牌,围绕“园林”、“湖畔”、“古城”、“雅集”等主题,打造独具魅力的苏式会奖目的地。加强与媒体特别是杨梅、有影响力新媒体合作,提升城市曝光率与美誉度。探索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5G等新技术,精准发力、靶向投放,增强营销推广针对性、有效性、转化率和感染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
17.全面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具体办法》,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完善局机关党委与派驻纪检组联络机制。组织对局直属单位党组织开展常规巡察。
18.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把今年作为局系统“作风效能建设年”,推动作风效能大提升。开展“投身火红年代、勇于担当作为”思想再解放大讨论。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修订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和双百分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正向激励。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办好政务微信公众号和《文旅苏州》刊物等,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文化旅游发展繁荣新成就。
19.全面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全面落实市委“三项机制”,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引育,加大培养高层次人才、重点专业人才、基层骨干力度。开展市属文艺院团后备人才定向委培试点。研究制定《市属文艺院团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探索文艺高层次人才“特事特办”“一人一议”机制。
20.切实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分析把控。重点加强展览展演、论坛讲座、文化演出、导游讲解和境外文化产品输入等审核、监管,出台《市文化和旅游系统直属单位举办论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操作规程》。切实抓好《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落实,紧盯八个重点领域,聚焦八类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常态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1.组织开展发展规划编制。围绕“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展望等主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调研、对上衔接基础上,深入研究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及相关指标,启动编制《苏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和《苏州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2.强化改革发展保障。严格落实资金保障和内部审计制度,实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试点,科学保障市立项目资金需求。积极开展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及内管干部“经济体检”,实现文广旅系统内审工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