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电话:0512-69823030(夜间及休息日) 文化旅游举报投诉:12345

信息搜索: 

苏州市文广旅局2024年工作要点

  • 来源:办公室
  • 时间:2024-03-14 10:38
  • 访问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苏州市文广旅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市行动方案》(文化强市811”计划)时间表、任务书,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以新气象新作为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一是加快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高地。做好精品创作打磨冲奖。年度推出不少于15个舞台艺术优秀作品,新创不少于500件美术精品。重点做好昆剧《家》、现代滑稽戏《美食家》、昆剧《范文正公》、中篇弹词《湖畔村的笑声》《永远的怀念》等剧(书)目创作和打磨提升工作,冲击2024年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等奖项。紧盯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做好重点美术作品创作打磨和送审参评。推动国有文艺院团发展。组织文艺院团强优势补弱项,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市级文艺院团年度考核标准,强化以考促改、以考促进,激发创新发展的生机活力。办好年度大型节庆活动。高质量举办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第九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等。做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组织、创演等工作。开展重点展演展示活动。办好第五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活动,举办优秀舞台艺术展演和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推出第二届苏州雕塑作品展等重点展览。加强光裕书厅建设,做好长篇书目演出和评弹艺术普及,探索推出评弹情景剧等新型作品,满足市民游客新需求。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文旅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文旅公共服务品牌影响。推动苏州市公共文化配送、全民艺术提升季纵深发展,培育打造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鼓励各县级市(区)联动推出自主品牌惠民活动。支持全市各类文旅公共服务项目、产品、团队、个人参与高层次评比与交流展示。拓展文旅公共服务智慧应用。以古籍数字化、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活动中心网建设为引领,推进全市文旅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覆盖率和全省排名。将文化产品融入旅游公共服务场所,推动文化惠民+”融合创新,让市民游客从文旅服务功能融合中得到更多实惠。加快旅游公共服务创新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场馆加载旅游咨询功能,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增加公共文化内容。建设一批旅游驿站,提供便民服务。完善旅游咨询、演出体验、出行接驳、行李寄存、产品销售、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点位布设与资源对接。培养一批外语能力强、专业形象好、知识素养高的双语咨询员、志愿者。推进文旅大模型建设,让游客体验智能攻略、智能导游、智能客服等贴心服务。

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推进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持续做好塘北先秦遗址、虎丘综改片区、太湖考古等重点遗址考古工作。及时发布重要文明探源成果,出版《苏州考古所藏文物精华》《苏州考古资料汇编》等文明探源丛书,完成一批考古重点课题研究项目,扩大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影响力。持续推动草鞋山遗址公园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元和塘古窑遗址创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全面开展博物馆盘库建档工作,理清资源家底。持续推进太湖博物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争取新增一级博物馆1家。鼓励引导非国有博物馆、类博物馆建设,培育打造首批乡村博物馆”“博物馆小镇,创评一批类博物馆,推进博物馆集群聚落建设。开展大馆带小馆工作,提升全市博物馆整体品质。开展一品带一馆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全市博物馆知晓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开展江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细化实施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持续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申报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项目,认定一批市级非遗工坊,征集百个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加强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建设,充实苏州非遗人才库,发现培育一批年轻人才。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公布一批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持续推进让文物起来。紧密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文物资源普查和专项调查,全面摸清各级各类文物保存状况。持续放大江苏苏州文物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品牌作用,鼓励利用文物建筑开设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民宿等公共文化场所和旅游休闲服务场所。持续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打响古镇古村的江南水乡品牌,彰显古镇古村独特韵味。

四是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提质效相统一,奋力实现全市文化产业营收增速不低于10%,文化核心领域营收增速不低于15%,数字文化领域营收增速不低于20%在招引重点项目、强化项目推进上取得新突破。围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核心领域,实施百个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制定出台《苏州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进管理办法(试行)》,压实各地主体责任,健全项目招商机制,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和研发机构来苏投资、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在培育骨干企业、促进文化科技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实施文化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大力扶持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本土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突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小巨人文化企业和文化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抢占多模态文化大模型开发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健康文旅与养生消费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加速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提升载体质量、打造产业集群上取得新突破。全力实施苏州市文化产业园区创新提升工程,全市文化产业园区新增建筑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新增核心领域文化企业不少于300家。大力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月亮湾文创产业园争创新一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苏州安和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成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指导吴江区姑苏区创成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强化金融服务、扩大人才规模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文创指数贷”等文化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大苏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对本土文化企业的投资力度,推动各地争取更多政府专项债用于文旅项目建设。联合国内知名高校举办文化产业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加快培育一批基础性人才,靶向招引一批高技能人才,大力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在文化产业人才落户、安居、子女教育等方面持续增强便捷化、智能化服务能力,全力打造文化产业人才创业生活首选城市。在完善政策体系、强化考核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各地细化深化文化产业政策,积极探索“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助企新方式,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兑现落实。建立健全各地督查结果与考核评价挂钩制度进一步完善月跟踪统计、季分析通报、年对标考核的长效推进机制。综合评价各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加快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局面

五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创建旅游品牌载体。努力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创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推动旅游资源普查和发掘,加速提档产业体系,传承展示城市特质。促进重点旅游乡镇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质卓越的重点旅游乡镇。以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分层次、多元化、差异化引育旅游龙头项目。创新开发旅游线路产品。坚持文旅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持续完善旅游创业创新体系和产品体系,推动全市文旅消费环境优化提升。依托非遗文化、生态景观、特色风物等资源,提升文化主题游线品牌影响力。培育创建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推进水上旅游和水上运动健康快速发展。试点推动户外露营、星空旅游、城市徒步等旅游休闲有序发展。鼓励相关企业创建工业旅游区,努力把工业旅游打造成旅游新热点。打响四季苏州·最是江南旅游品牌。坚持客分三类、时分四季精准营销思路,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协同打造水韵江苏+”四季苏州+主题品牌集群。强化与上海、杭州等周边旅游热点城市合作,共享区域旅游热度统筹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持续办好苏州文博会、第四十六届寒山寺听钟声等重大文旅节庆活动,做精做优专业化展会、高峰论坛等活动。坚持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加大国际市场营销推广力度,参加境外重要文旅展会。梳理遴选一批优秀文旅项目,力争纳入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库。推动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运营,面向世界推广苏州文旅品牌营造良好文旅市场环境。发挥假日旅游专班作用,以市政府假日旅游专班为核心,优化红黄绿预警机制,完善假日旅游接驳和疏导,做好假日旅游暗访、整改,以点带面提升文旅市场服务水准。强化市场治理,持续规范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剧本娱乐场所等文化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加强信息化网络监测系统建设与应用,不断提升综合执法监管效能。加强执法能力水平建设,培育学习型实干型执法队伍。

六是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加速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在戏曲、文物、古籍、丝绸纹样等领域率先采集、率先转化,争取形成一批数字文化服务产品、服务模式。加快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加强与广电传媒集团、文投集团等文化国企合作,健全完善“137”文旅数字化建设体系,构建稳定性高、可延展性强的技术底座,积极探索丝绸、文物等各垂类领域的文化数据资源交易,着力构建全市文化数据总存储仓、总展示柜、总交易平台。创新推出丰富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出丝绸纹样数字展、苏博元宇宙博物馆等一批数字化、沉浸式线下展览,开发一批具有苏州文化特色的数字藏品,打造苏州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元宇宙空间,探索拓展人工智能在文旅方面的应用。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收集汇总国家、省、市先进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产业政策数据库。梳理更新全市文化产业相关数据,搭建科学精准的文化产业大脑智慧数据工作平台,建立苏州市文化产业项目库、企业库,及时掌握全市文化产业、重点文化企业发展动态,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服务和支撑。

七是促进广播电视提质增效。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进应急广播向自然村覆盖,织密应急广播网络,提升各类终端的覆盖率。提升全市应急广播体系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化与应急管理、气象、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健全预报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预警信息与应急响应信息共享互通。做优做强动漫产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精品创作生产,打造重点龙头企业,塑造知名动漫品牌。跟踪服务中沙合拍动画片《孔小西和哈基姆2》、省重点动画项目《我们的合奏(第一季)》《江豚先锋队》《百年英雄》等,让动漫产业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播力方面实现新跨越。守牢广电安全播出底线。落实安全责任,开展风险研判,在全系统开展安全自查、抽查、职业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做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重点节目的安全播出工作,全力保障春节”“两会等重要活动现场直播转播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八是持续抓实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专题教育等活动,经常性组织以案释法、消防宣传等安全生产宣讲,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的认识,进一步压实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加快推进文旅场所特别是人员密集型场所及涉旅九小场所的安全提示、开机提醒等安全宣传布局,努力形成随处可见的氛围。落实安全生产六化工作。坚持以制度为依托,立足网格化”“专业化”“数字化,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坚持以体系为保障,聚焦全员化”“实体化”“手册化,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坚持以落实六化为抓手,全面摸清文旅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底数,不断完善文旅行业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措施,实行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安全管理机制。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进全市文旅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旅游安全检查网络体系,联合旅安委成员单位合力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紧盯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导向,定期组织安全形势分析,经常性开展集中检查、突击抽查、明查暗访、第三方检查等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岗位练兵、业务比拼,提升一线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开展各类综合演练,完善处置流程,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九是扎实推进机关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实施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建强支部堡垒、锻造过硬队伍、深化载体活动,增强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总结一批支部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创新案例,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志愿、党员过政治生日,引导党员干部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深化海棠花红·崇文乐游党建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内涵、服务项目、党建成果宣传推广,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服务意识。加强机关党建阵地建设,突出实用属性和服务功能,切实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具体办法,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作风。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调查研究。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健全廉洁风险防控和风腐同查工作机制。严格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深化警示教育、纪律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抓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市委巡察反馈意见以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逐项梳理整改问题、任务、责任清单,有力有效推进整改落实。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人事制度,制定《全力支持和鼓励文广旅干部担当作为十五条措施》,修订完善《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干部人事工作意见》(试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全系统人事干部和优秀后备人才培训班,提升全系统干部人事工作质量和后备人才队伍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激发年轻干部队伍活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培养引进高层次文化艺术、文博考古等急需紧缺人才。

相关稿件